特首林鄭月娥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首份施政報告,在各方面都提出具體措施,市民都期望新施政能扭轉久困香港的樓價,及經濟轉型遲滯問題。施政報告主要聚焦四大範疇…
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主要聚焦四大範疇
- 推首置盤
- 推動創科
- 減利得稅
- 扶貧助弱
(一) 推首置盤
房屋政策是市民首要關注的議題,施政報告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將公布,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出首置上車盤,在居屋和私人樓宇之間建立新的置業階梯,令一些收入超過居屋申請上限,卻暫時未有能力購買私人樓宇的家庭,可以先買上車盤,將來再轉買私人樓。
(二) 推動創科、扣稅鼓勵研發
大膽改革稅制是林鄭施政一個新方向。她銳意推動創科,其中一招是利用扣稅,鼓勵企業投資研發,因為現時香港在科技研究開支上,只佔本地生產總值不足1%,相對深圳的4%,有很大的落差和落後。
除了扣稅增科研外,另外政府在推動創科方面,還有下列措施:
- 政府更積極地吸引海內外的創科人才,港府會啟動5億元「科技專才培育計劃」,包括資助企業聘用創科博士後專才;
- 提供創投資金;
- 強化科研基建設施,包括在落馬洲河套區打造港深科技園;
- 打破一些局限科技發展的現存條例;
- 開放政府的大數據;
- 政府帶頭改變採購制度,鼓勵本地的科技創新;
- 做好科研創新教育。
(三) 減利得稅
港府也推出兩級制利得稅,減輕中小企及初創公司的稅務負擔,企業首200萬元利潤的稅率,料從現時的16.5%減約一半至8.25%。
- 舉例,如果企業的利潤是上限的200萬元,減稅率將令稅款每年減少165,000元,每月是13,750元。如只有10萬元,省回的稅款每年也有8,250元。
(四) 扶貧助弱
扶貧助弱也是施政報告的焦點。報告將提出檢討及放寬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門檻,至少有4個方向:
- 合併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;
- 考慮放寬最低工作時數的門檻,令更多在職貧窮家庭受惠;
- 研究放寬入息證明,日後只要出示銀行月結單,證明有定期資產存入戶口,以及只 需要宣誓,以保證符合申請資格;及
- 研究將合資格申請者,擴展至1人住戶。
5點增加對基層醫療及罕見病的支援
- 成立專責委員會,統籌基層醫療政策。
- 設立基金,資助罕見病藥物。按個別情況為有特殊臨時需要的病人,就特定藥物治療提供資助,以及協助合適病人參與個別藥廠的恩恤用藥計劃。
- 醫管局會加快檢討關愛基金項目中的病人藥費分擔機制,將於明年上半年提出改善方案。
- 紓緩基層生活壓力,將增加低收入津貼金額。
- 研究設立社區護士診所,並增加公立醫院的病床。
男士侍產假增至五天
- 報告也會公布,政府已完成的男士侍產假檢討。計劃額外增加兩日法定侍產假,即一般打工仔與公務員一樣,同樣享有五日侍產假。
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
- 政府亦將利用部分由港鐵收取的股息,補貼長途車乘客。推出「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」。
- 每月公共交通開支水平定於400元,政府會為超出這水平的公共交通開支提供25%的補貼,補貼金額以每月300元為上限,估計會有超過200萬市民受惠。
- 計劃將會包括港鐵、專營巴士、專線小巴、渡輪及電車的費用,而且簡單、易明、無須申請,操作簡便。政府目標是在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後的一年內落實計劃。
設專責辦公室,推進大灣區合作
- 施政報告提到,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將設立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」,專責協調中央、粵、港、澳政府,主動聯繫商界、專業團體等各持份者,並統籌落實大灣區發展規劃的工作。
- 新辦公室將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成立,除了協調和聯繫工作,亦會增撥資源,進行與大灣區建設相關的研究和宣傳工作,協助港人發掘更多發展機遇。政府消息指,辦公室將會設一個主任職位,屬公務員薪級D3,日後將需要立法會財委會撥款通過。
- 現時名為「與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」,將改為「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」,希望更聚焦發揮香港在大灣區的獨特優勢,擬定具體的工作計劃。
11月與東盟簽自貿協定
施政報告亦提到,政府將於11月與東盟簽訂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,並期望今年內正式簽署與澳門磋商的自貿協定,即《港澳CEPA》。現時香港與38個稅務管轄區,簽訂的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,政府打算繼續積極物色合適的磋商夥伴,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綫國家,預期未來數年將增至50份。
營商資訊文章: